夫欲汗而脉忽沉细,而或不见者,阳表正气并入于里故也。然阳为先,故主虚无变化,轻微而少;阴为后,故形体安静,重浊而多也。
服后或汗、或吐、或下,三法俱全,伤寒病后液津干,虚烦呕渴不成眠,乃是竹叶石膏证,胆经饮热此方先,口苦呕涎烦惊悸,半苓橘草枳竹煎,气虚加参渴去半,再加麦粉热芩连。然后以军中方口妙。
半夏、大枣、生姜、人参也。此伤寒湿热极甚,而发黄者,开结退热,双利大、小腑以除水湿,则利和而愈也。
殊不知下之太早,则表热乘虚而入里,遂成结胸、虚痞、懊、发黄之证,轻者必危,危者必死,但宜平和之药,宣散其表,和解其里,病势或有汗而愈,或无汗气和而愈。 然后用酒、水各一盏半,生姜十片,煎至热服,汗出为度。